【臨時醫院】花4個月完成工程料2月準備好 設液態氧氣缸可供氧5至8日【附圖輯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1/31 22:29

分享:

分享:

臨時醫院命名為「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」,移交醫院管理局。(取自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網誌)

新冠肺炎疫情加重醫療系統負擔,由中央協助港府於亞洲國際博覽館旁建造建造的臨時醫院,已命名為「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」,料本月投入運作。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網誌進一步透露該感染控制中心「內部乾坤」,原來設有一座液態氧氣缸,容量達1.1萬公升,可連續5至8日供應氧氣。

黃偉綸在網誌指,一般醫院需3至4年才能建成,但該感染控制中心只花4個月便完成,料2月準備好,規模與現時一般醫院沒有分別,並按香港永久建築的標準設計和建造。

網誌亦引述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梁健德表示,醫院佔地約3萬平方米,設有6座兩層高的病房大樓,共提供816張負氣壓病床及864張病床,每層還設有兩個護士站。院內亦設有一座醫療中心,包括藥房和實驗室可提供核酸測試服務,及一座能源中心和其他醫療配套設施,包括一座液態氧氣缸,容量達1.1萬公升,可連續5至8日供應氧氣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11
+10

「醫患分隔」布局 減感染風險

梁又指,醫院整體布局採取「醫患分隔」,以減低感染風險,即是把6座大樓中央通道的位置預留作輸送清潔物資和醫護人員的進出,而醫療廢物則會沿外圍通道送走。另外,每間病房均按照標準負壓隔離病房規格來建造,例如病房入口設有前室作為緩衝區,病房外的氣壓經前室到病房時逐步降低,以單向氣流阻隔病毒傳播。

梁解釋,建築團隊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技術,把醫院分成多個單元(俗稱「盒仔」),以病房為例,每間由3個「盒仔」組成,而「盒仔」在內地廠房預製,並完成內部裝修、配件裝置組裝工序,包括通過氣密測試等,然後才送抵工地裝嵌,大大減省工地勞工及縮短施工時間,有助質量控制、加快完成驗收程序及提升工地安全。

同場加映,《TOPick診症室》由專家拆解發展遲緩問題,即睇最新一集:

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://bit.ly/2JdOaiS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https://bit.ly/3bebLM2

記者:鄧凱文